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作品相關 (2)

關燈
七子 厚寧君 李衦 (崔氏出)

八子 益寧君 李袳 (善嬪安氏出)

長女 貞惠翁主 (懿嬪權氏出)

二女 貞信翁主 (信嬪辛氏出)

三女 貞靜翁主 (信嬪辛氏出)

四女 淑貞翁主 (信嬪辛氏出)

五女 昭善翁主 六女 淑惠翁主 (昭嬪盧氏出)

七女 淑寧翁主 (信嬪辛氏出)

八女 昭淑翁主 (安氏出)

九女 淑慶翁主 (信嬪辛氏出)

十女 敬慎翁主 (安氏出)

十一女 淑安翁主 (金氏出)

十二女 淑謹翁主 (信嬪辛氏出)

十三女 淑順翁主 (李氏出)

世宗 莊憲英文睿武仁聖明孝大王 李祹李祹(1397——1450)字元正 洪武三十年(太祖六年,1397) 四月十日出生於漢城的太宗潛邸。永樂六年(太宗八年)封忠寧君,四年後進封大君。其時朝鮮的世子是太宗的嫡長子李禔,永樂二年冊封,王位似乎與李祹無關。永樂十六年(1418年),朝鮮宮中發生變動。根據明史記載,“……十六年奏世子禔不肖,第三子祹孝弟力學,國人所屬,請立為嗣,詔聽王所擇。因上表謝,並陳己年老,請以祹理國事。命光祿少卿韓確、鴻臚丞劉泉封祹為朝鮮國王……”。世子被廢為讓寧大君,而忠寧大君李祹則被太宗冊封為王世子,是年八月八日,李祹受其父禪讓,於景福宮勤政殿登基。是為朝鮮乃至東亞歷史上最為賢明的國王之一——李朝世宗大王。

世宗以精通儒學而著稱。除了將儒學價值觀念作為治國之策的根本以外,還能夠自如地對付兩班學者。在十五世紀中葉他統治期間,在國家管理、語音學、民族文字、經濟學、科學、音樂、醫學和人文學研究方面都表現出進步思想。在政治方面,世宗建立了集賢殿,以促進體制傳統和政治經濟方面的研究。還加強了中央集權的“六曹直啟制”和“議政府署事制”,並且讓世子協助處理庶務。朝鮮王朝初期政治制度不完善的現象在世宗年間得到了改善。世宗時期還制訂了五禮(吉禮、嘉禮、賓禮、軍禮、兇禮)和士庶四禮:冠禮、婚禮、喪禮、祭禮。他還對當時朝鮮的農民生活表現出巨大關註,為了減輕農民貢稅負擔,設置貢法詳定所,由其制定了田分六等法、年分九等法、結負法,按照田地等級和年份豐瘠征收不同水平的賦稅,並且在發生水旱災害時提供救濟。世宗還命鄭招編纂《農事直說》,內容為從全國經驗豐富的老農那裏收集來的材料。這是朝鮮第一部農書,成了朝鮮農業的經典著作。此外還修訂了《農桑輯要》、《四時纂要》、《本國經驗方》等農事書籍。世宗還下令編纂醫書,表明他對人民健康的關註。公元1433年,完成了一部共有365章的《醫方類聚》和共有85章的《鄉藥集成方》。後一部書包括959條疾病診斷,10706個處方和1477個針炙療法。還用本國語文出版了一部關於如何采集本地藥材的書藉《鄉藥采集月令》。

世宗大王最著名的成就之一,是召集鄭麟趾、成三問、申叔舟、樸彭年、崔恒、李善老、李塏等著名學者,創立了韓文字母(Hangul)。韓文字母由11個元音和28個輔音組成,具有簡單和精確的特點,沒有受過教育的人都能在幾小時內學會。儒家學者大為反對,說使用韓文字母會妨礙儒學研究。世宗則堅持推行韓文。並於公元1446年頒布了《訓民正音》。官方書面語言仍然是中文,就象拉丁文在歐洲那樣,但是朝鮮的下層人民卻有了一種書寫自己語言的手段,創作了謳歌王朝建立的韓中兩種語言寫成的頌詩《龍飛禦天歌》,並把《釋譜詳節》(佛祖生平片斷)一書譯成韓文。這兩本著作為韓文的實際使用奠定了基礎。

在科學文化方面,世宗於公元1442年下令試制雨量計,並把覆制品分發給漢城的欽天監和地方行政長官,以紀錄降水量。世宗對天文學的興趣非常廣泛,在他的鼓勵推動下,漢城簡儀臺制造了渾天儀、渾象儀、正方案、圭表等天文儀器,以及仰釜日晷、懸珠日晷、天平日晷、定南日晷、自擊漏、玉漏等計時儀器,繪制了天文圖和七個星球的圖集。還在漢城惠政橋安裝了供公眾核對時間的計時儀器。歷法方面,制定了《七政算內篇》、《七政算外篇》、《諸家歷象集》等歷法書籍。世宗還命人修訂韓國音樂的記譜法十二律,創作了朝會雅樂、會禮雅樂、祭禮雅樂,以及《定大業》、《保太平》、《發祥》、《鳳來儀》等朝樂大曲,以及《鳳凰吟》、《滿殿春》、《與民樂》等曲目。

軍事方面,當時的朝鮮發明了小火炮和火炮箭,設立了火炮鑄造所。在對外關系上,世宗對當時朝鮮東北的女真部落采取強有力的措施。東北邊疆地區的大片土地被傳統上認為朝鮮在公元前2333年建國。據《三國史記》和《高麗史》所記,朝鮮的始祖王檀君建立古朝鮮,定都平壤。公元1世紀被分為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個國家,公元7世紀新羅統一朝鮮。904年,新羅僧人金弓裔建立摩震國,又稱泰封國。918年,王建建立高麗王朝,建都開京(今開城,又稱“松都”,板門店所在地),定國號“高麗”。並深受中國儒家思想以及佛教的影響。1392年,高麗大將李成桂建立李氏王朝,取代高麗王朝,建都於漢陽(現漢城),將國號定為朝鮮,歷史上稱為李朝。它是朝鮮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存在了五百餘年。朝鮮在19世紀末不得不開放國門。1896年,朝鮮宣布獨立,改國號為大韓帝國。在1910年日本侵吞朝鮮,李氏王朝滅亡。

李氏王朝李氏朝鮮,朝鮮半島歷史上的王朝之一。又稱朝鮮王朝(Chosun Dynasty),簡稱李朝。(1392年-1910年),開國始祖為李成桂,歷經27代國王和皇帝,在1910年被日本吞並。

李氏朝鮮的國土大體上相當於今天朝鮮和韓國的總和,北方以鴨綠江和圖們江同中國為界。王朝的首都初在高麗王朝的故都開京,1395年定都於漢陽。1398年第一次王子之亂後再度遷都開京,1400年第二次王子之亂後最終定都漢陽,直到1910年被日本吞並。

從十五世紀後半葉的成宗時代開始,朝鮮的統治結構逐漸擴張。官僚階層日益增多。俗稱“兩班”的文武官僚階層人數增多。以協助世祖篡位的武將勳貴權臣為主的勳舊派,同與儒生和士大夫為主的士林派首先發生黨爭。燕山君被廢黜後,士林派取得了勝利。士林派隨後又不斷發生內訌和分裂,包括明宗時期的大尹派和小尹派,以及宣祖時的東人黨(嶺南學派)和西人黨(畿湖學派)。東人黨在政治鬥爭中得勢後又分裂為以李滉(李退溪)為首領的南人派和曹植為首領的北人派。北人派由於擁立光海君即位而在後來的一段時間內得勢。朝廷中的北人黨又分裂為以李爾瞻為首、主張擁立光海君的大北派,和柳永慶為首、主張擁立嫡子的小北派。小北派在光海君即位後受到打擊,柳永慶被賜死,小北派分裂成清小北和濁小北,而大北派則又分裂成骨北、肉北和中北三派。南人則分裂為清南和濁南。西人派在仁祖反正、廢黜光海君的政變中得勢,又在顯宗時期分裂為老論派(元老派)和少論派(少壯派)。南人派在肅宗時因依附張禧嬪而得勢。總之,李朝的中期和後期,是在混亂而無休止的黨爭中度過的。

除了兩班和士林的黨爭外,李朝的王位更疊也令人眼花繚亂。先後發生過第一次王子之亂(太祖退位)、第二次王子之亂(定宗退位)、乙亥靖社(世祖篡位)、中宗反正(廢黜燕山君)、仁祖反正(廢黜光海君)等多次政治變動。每一次政變都會帶來被成為“士禍”的誅戮和貶斥。

由於李氏朝鮮是中國的藩屬國,所以在1896年獨立之前,其國王不能自稱皇帝。其配偶相當於中國的皇後,但是稱為王妃。皇太子稱為世子,皇太後稱為王大妃,太皇太後稱為大王大妃。在王妃之下,還有嬪、淑儀、淑容、貴人這些等級。按照李朝的傳統,年幼的國王在不能親自處理政務前,由王大妃攝政,稱為“垂簾聽政”。成宗、明宗、憲宗、高宗時的王大妃都曾經垂簾。此外,中宗時的樸敬嬪、肅宗時的張禧嬪都曾經用自身的影響幹預朝政。

隨著女人掌握政權而來的,是王朝後期的外戚門閥勢道政治。清州韓氏、青松沈氏、安東金氏、豐壤趙氏、驪興閔氏都是因外戚政治而得勢的家族。

在對外政策方面,朝鮮對明朝采取事大政策。對於日本和滿洲政權則采取敵視的態度。1592年發生了壬辰倭亂,朝鮮遭到日本入侵,並引至光海君被廢。1627年和1636年,朝鮮又先後兩次遭到北方女真人的後金政權入侵。在第二次入侵後,後金(1636年更名為清朝)確立了對朝鮮的宗主國地位。1876年,日本與朝鮮簽訂了《江華島條約》,朝鮮開國。1894年,為了爭奪對朝鮮的控制權,清朝與日本進行了甲午戰爭。甲午戰爭後朝鮮宣布廢除中國的宗主權,成為享有外交獨立地位的主權國家。1896年,朝鮮國王高宗稱帝宣告獨立,將國名改為大韓帝國。但是日本設立了朝鮮統監一職,控制了朝鮮的內政和外交。1907年,高宗因向海牙和會派遣秘使,尋求國家獨立而被勒令退位。1910年,日本與韓國簽訂《韓日合邦條約》,韓國成為日本的一部分,李朝滅亡朝鮮國,大明洪武二十五年壬申興,都漢陽。朝鮮為中華藩國凡五百另五年,歷二十六主,傳世三十二(追尊四、廢位二)。朝鮮用明年號,明亡後國內用王位紀年和幹支紀年,與清朝來往文書中用清年號。朝鮮高宗丙申登皇帝位,定國號大韓,建年號建陽,丁酉改元光武,丁未改元隆熙。大清宣統二年、大韓隆熙四年庚戌國除。歷二帝,凡十三年。故李氏治朝鮮共五百十八年有奇。

朝鮮國王(李朝)

第1代1392-1393(洪武二十五—二十六)權署高麗國事太祖李旦建元陵初名李成桂。洪武三十一年退位,避居鹹興。在上王位十年神懿王妃(安邊韓氏)神德王妃(谷山康氏)1393-1398(洪武二十六—三十一)權署朝鮮國事第2代1398-1400(洪武三十一—建文二)權署朝鮮國事定宗李芳果厚陵太祖次子,初封永安大君。在上王位十九年豐德王妃(慶州金氏)

第3代1400-1418(建文二—永樂十六)明朝正式冊封為朝鮮國王太宗李芳遠獻陵太祖第五子,初封靖安大君。在上王位四年元敬王妃(驪興閔氏)

第4代1418-1450(永樂十六—景泰元)世宗李祹英陵太宗第三子,初封忠寧大君昭憲王妃(青松沈氏)

第5代1450-1452(景泰元—三)文宗李珦顯陵世宗長子顯德王妃(安東權氏)

第6代1452-1455(景泰三—六)端宗李弘暐莊陵文宗子,被篡,封魯山君,流放寧越,旋被害,肅宗二十四年覆號定順王妃(礪山宋氏)

第7代1455-1468(景泰六—成化四)世祖李瑈光陵世宗次子,原封首陽大君貞喜王妃(坡平尹氏)德宗李暲敬陵世祖長子,謚號懿靖世子兆惠王妃(清州韓氏)

第8代1468-1469(成化四—五)睿宗李晄昌陵世祖次子安順王妃(清州韓氏)

第9代1469-1494(成化五—弘治七)成宗李娎宣陵德宗次子,承睿宗嗣恭惠王妃(清州韓氏)廢王王妃(坡平尹氏)貞顯王妃(坡平尹氏)

第10代1494-1506(弘治七—正德元)燕山君李隆成宗長子,失德被廢,流放喬桐。隆字有豎心旁夫人慎氏第11代1506-1544(正德元—嘉靖二十三)中宗李懌敬陵成宗次子端敬王妃(居昌慎氏)章敬王妃(坡平尹氏)文正王妃(坡平尹氏)

第12代1544-1545(嘉靖二十三—二十四)仁宗李峼孝陵中宗長子仁聖王妃(羅州樸氏)

第13代1545-1567(嘉靖二十四—隆慶元)明宗李峘康陵中宗次子仁順王妃(青松沈氏)

第14代1567-1608(隆慶元—萬歷三十六)宣祖李昖(宣宗)穆陵中宗第七子德興大院君之子,承中宗嗣懿仁王妃(羅州樸氏)仁穆王妃(安東金氏)

第15代1608-1623(萬歷三十六—天啟三)光海君李琿宣祖次子,被廢,流放江華島夫人柳氏元宗李琈章陵宣祖第五子,封定遠大君仁獻王妃(綾城具氏)

第16代1623-1649(天啟三—順治六)仁祖李倧長陵元宗之子仁烈王妃(清州韓氏)莊烈王妃(楊州趙氏)

第17代1649-1659(順治六—十六)孝宗李淏寧陵仁祖次子宣德王妃(張氏)

第18代1659-1674(順治十六—康熙十三)顯宗李棩崇陵孝宗之子明聖王妃(清風金氏)

第19代1674-1720(康熙十三—五十九)肅宗李焞明陵顯宗之子仁敬王妃(光州金氏)仁顯王妃(驪興閔氏)仁元王妃(慶州金氏)

第20代1720-1724(康熙五十九—雍正二)景宗李昀懿陵肅宗長子端懿王妃(青松沈氏)宣懿王妃(鹹從魚氏)

第21代1724-1776(雍正二—幹隆四十一)英祖李昑(英宗)元陵肅宗第四子貞聖王妃(達城徐氏)貞純王妃(慶州金氏)

真宗李緈永陵英祖長子孝純王妃(豐壤趙氏)

莊祖李愃隆陵英祖次子,被囚死,謚號思悼世子(莊獻世子)敬懿王妃(豐山洪氏)

第22代1776-1800(幹隆四十一—嘉慶五)正祖李祘(正宗)健陵莊祖之子,承真宗嗣孝懿王妃(清風金氏)

第23代1800-1834(嘉慶五—道光十四)純祖李玜仁陵正祖次子純元王妃(安東金氏)翼宗李炅綏陵純祖之子,謚號孝明世子(文祖)神貞王妃(豐壤趙氏)

第24代1834-1849(道光十四—二十九)憲宗李奐景陵翼宗之子孝顯王妃(安東金氏)

第25代1839-1863(道光二十九—同治二)哲宗李升睿陵全溪大院君第三子哲仁王妃(安東金氏)明憲王妃(南陽洪氏)

第26代1863-1897(同治二—光武元)高宗李熙高宗李熙與世子李坧洪陵思悼世子曾孫興宣大院君之次子興宣大院君李昰應明成王妃(驪興閔氏)

大韓帝國皇帝(李朝)

第1代1897-1907(光武元—光武十一)高宗太皇帝李熙洪陵光武十一年被迫退位,朝鮮國除後封德壽宮李太王明成皇後(驪興閔氏)

第2代1907-1910(隆煕元—隆煕四)純宗孝皇帝李坧裕陵朝鮮國除後封昌德宮李王,為日本皇族。王號傳弟李垠(李王垠)純明皇後(驪興閔氏)

晚明野史家眼中的佛郎機人

古代中國並非封閉的令人窒息的國度,國內不同民族間經濟、文化交往和國際間異質文明交往從未中斷過。明代中後期中外交往愈加頻繁,東西方文化交流加強。尤其是在弘治、正德之後,皇帝大多昏聵怠政,朝廷對社會的控制漸趨松弛,經濟、文化上相對獨立使得知識階層得以游離於官方主流政治秩序之外,野史筆記逐漸勃興,野史記載範圍非常廣泛,取材非常豐富,記載空間從內地向邊疆甚至海外大大擴展,《行在陽秋》《南詔野史》、《朝鮮覆國經略》、《狩緬紀事》、《明末滇南紀略》等有多處邊疆和異域記載,有些野史中有倭船駛華及有關琉球群島的記載。晚明野史撰述頗具世界眼光,反映明人的世界視野,這是與當時世界歷史發展大環境相適應的。在明代被稱作佛郎機的葡萄牙是較早為中國人所熟知的歐洲國家,《明史·佛郎機傳》對此有專門記載,而較早註意佛郎機人的野史著作是葉權的《賢博編》和王臨亨的《粵劍編》。

葉權(1522—1578),字中甫,安徽休寧人,代表作是《賢博編》、《沙南集》、《平倭策》等。其中,《賢博編》是他游歷吳越、福建、嶺南等地所撰見聞雜記,對佛郎機人有繪聲繪色的描述。體貌特征上,佛郎機人皮膚白皙潔凈,多毛發,隆鼻,眉長而低,金發碧眼。衣著打扮上,佛郎機人往往手持念珠,右拽幾杖,頂紅帽,著褲襖,足登革履,以軟皮為指套。天冷時,則戴氈笠,披毛衣。富者往往貼金戴銀,以油塗身。婦女更為潔白,裹以幅布,耳綴金環,穿長衣拖地而行。飲食習慣上,他們喜愛味濃的燒烤,用玻璃杯飲洋酒,刀匙置西洋布上,手抓割食。禮節儀式上,男子以除帽半跪為禮,婦人與中國女子相似。宗教信仰上,佛郎機人對宗教非常篤信,儀節較為正式,通常隔數日即去禮拜寺。他們也講求因果輪回。佛郎機人崇奉的神像為身長六七寸的香雕赤身男子,撐掛四肢,手足皆被釘在十字架上,聽說是旗先祖為惡而遭此苦。葉權還記載了聖母瑪利亞懷抱幼子的巨幅畫,佛郎機人對其非常尊重。器物玩賞上,他記載了鳥統嘴槍,並認為此槍相當於佛郎機人的標志。他還區分了日本與佛郎機所制槍的不同,日本人所制“稍短而後有關可開”,而佛郎機人所制“長而後閉”。人持一支,猶如中國人之弓矢。葉權還稱他親眼見過其厲害,甚至說:“使有此物數支,伏陣中攢指之,何罹項羽哉!”表明了野史家對新生事物的好奇和稱讚。

更為可貴的是,《賢博編》記載了佛郎機人在廣東各地與華人貿易等情況。葉權重點介紹了佛郎機人人占據澳門的狀況。在葉權眼中,晚明廣東已有比較頻繁的中外貿易,主要貿易對象是佛郎機人。他稱有數千夷人聚集澳門,役使華人妻子兒女,並以憤慨口吻譴責夷人拐騙兒童、役使華人之罪惡行徑。廣東地方官為從中牟利只能“以美言獎誘之”,而難以武力節制。海市直接在船上交易,貨物源源不斷地運來。也有一些夷人登陸犯事,勾結奸商流犯,從事詐騙貿易。佛郎機人還引發了區域性力量對比變動,東莞兵變時,地方武備難以制服土匪,只好免抽佛郎機人之稅,借夷兵助剿。

此外,葉權還記載了黑奴。黑奴肌膚如墨,貌兇惡,蓬頭垢面,生活悲慘,通常幹些張朱蓋、持劍棒保護白人主人的工作。黑人的耐受力比中國人強的多,他舉例說,黑人溺水能“鎮日坐水底,取墮物如拾諸陸”。黑人婦女厚嘴唇,往往額上施朱,更是醜陋無比。他認為黑奴來自某貧窮之國,因窮困潦倒才給佛郎機人做奴隸。

王臨亨(1548—1601),字止之,江蘇昆山人。《粵劍編》記載的是萬歷十九年(1601年)他赴廣東審案時的所見所聞。《粵劍編》專辟“志外夷”一章記載了佛郎機人占據澳門的情況。在王臨亨眼中,西洋人相貌奇異,深目隆鼻,禿頂髯虬髯。衣著花布衣,精工奪目。語言“撐犁孤塗,了不可解”。他認為佛郎機人的器物技藝較為高超,如鐘表、酒壺、油畫、雕塑、天鵝絨、瑣袱等無不精雕細作。西洋人的錢幣似中國錢形,兩面有細紋。與《賢博編》一樣,《粵劍編》也記載了黑奴,相貌奇醜無比卻神通廣大,誤認為是死而覆活被白人役使者。

王臨亨認識到這股佛郎機人往來中國,向來以澳門為中轉之地,地方官曾驅逐過他們,但因明後期社會控制松弛,洋人漸漸蟻聚蜂結於澳門。明地方官允許華夷正當貿易,沒收夷人不義之財,卻難以駕馭佛郎機人,原因是夷人賄賂地方官吏使得他們的欺詐貿易不能得到有效遏制。官吏只是坐而困之,實際上是姑息縱容。他還記載了西洋人之間的矛盾鬥爭。不知何國二舟載眾夷至澳門,被稱為紅毛鬼,身長丈許。兩艘夷船非常龐大,外部用金屬包裹,入水有二丈。已經占據澳門的葡萄牙人以為紅毛鬼與之爭利,遂率兵逐之,紅毛鬼戰敗,後不知所終。

整體上看,晚明對早期葡萄牙人已經有比較豐富的感性認識,但並未與之深入交往。事實上,中國人對佛郎機人的認識有一個過程。雖然中國人對佛郎機人種、相貌、戰船、文物冠裳、殖民擴張等有較為直觀的認識,但起初明人並不知道佛郎機確切的地理位置。蔡汝賢《嶺海異聞》和《東夷圖說》認為佛郎機在東南亞。還有人甚至斷定佛郎機就在爪哇和滿刺加附近。葉權認識到,在澳門聚集的佛郎機人是大西洋之一國。野史家在記載史事時往往以天朝大國國民自居,對佛郎機人表現出輕蔑之情。激賞器物,卻鄙夷其文物冠賞,視其進京傳教或經商為朝貢。野史家往往以蔑視的口吻稱其人為“夷人”,語言為“鳥語”。

晚明野史家對佛郎機人的關註反映出早期中國人對外部世界和新鮮事物認識的渴望,中國人的世界觀得到一次較大更新,這對晚明以降社會經濟政治生活產生了相當深刻的影響。後世文人墨客借助野史的思想資源建構了一系列中西交往的歷史圖景,有人以“明人眼中的西洋人”為題行文在網上風行,也正說明了這一問題。

明人佛郎機觀初探龐乃明(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天津300071)

明代在中外關系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歷史地位。當時,中國在對外關系中出現了新的、令人振奮的情勢,那就是在中國航海史上所展現的鄭和七下西洋的空前壯舉和由此所樹立的明朝在亞非世界中良好的國際形象,在中外關系史上譜寫了新的篇章。但還應理性地看到,由於明朝厲行海禁政策,極具活力的民間海外貿易被禁絕,故鄭和下西洋並沒有帶來明朝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根本性變革,明朝仍然是中國傳統社會的延續,未能實現自我超越。

就明時的西方世界而言,文藝覆興和新航路的開辟,使資本主義迅速向全球推進,中國將不可避免地被卷入這一浪潮之中。但明人對世界的這一新趨向渾然不知,文人學士和封建官僚都無法做出積極的應對,只能在傳統政治文化的慣性中向前滑行,但又不知滑向何方。而不斷東來的西方傳教士、商人、官吏、士兵與明代中國有著零距離的接觸,對明代中國予以全方位、多角度的審視,並通過報告、著述、信劄、地圖等手段,將中國的相關信息迅速反饋給歐洲,對歐洲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一強烈的反差決定著傳統中國和新興歐洲的不同走向。本專題集中對明代中國的外交思想以及明朝人對日本和歐洲的認知水平進行了深入探討,視角和史料俱有新意,從中我們能夠深切地感受到傳統中國長期形成的“華夷之辨”在認知外部世界時所缺乏的沖動和迫切,以及由此所導致的對外部世界認知的模糊和膚淺,使人們從歷史長河中體味傳統中國逐漸落伍於日本和歐洲的深層次因素。

內容摘要:被稱作佛郎機的葡萄牙是最為明代中國人所熟知的歐洲國家。明人之佛郎機認識已經涵蓋了葡萄牙的不少方面,其中關於地理方位、人種歸屬、火器戰船、殖民擴張以及物產風俗之認識已經達到一定深度。明人佛郎機觀相對於以往華人對外部世界的認識,既體現出一些新的特點,又表現出明顯不足,而且對明朝中後期之社會政治生活產生了相當深刻的影響。

關鍵詞:明人;佛郎機;葡萄牙中圖分類號:K248;K2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2804(2006)01.0031.06 被明人稱作佛郎機的葡萄牙是新航路開辟後出現於中國人面前的第一個歐洲國家。

在向東南亞地區進行殖民擴張過程中,佛郎機與中國明王朝發生了較多政治經濟聯系,相關的佛郎機信息亦逐漸傳入中國。以這些東來信息為素材,明人佛郎機觀逐步孕育形成。這是古代中國人對域外認識發展到較高階段的必然結果,在明清時期具有典型和示範意義。

明人佛郎機觀既反映了明朝中期以來中葡關系曲折發展的客觀現狀,又對雙邊關系之發展進程產生了重要影響。深入考察明人佛郎機觀,對深化明代中葡關系乃至中歐關系之研究具有一定意義。佛郎機一名原系伊斯蘭教徒對歐洲和基督教徒之泛稱,乃是法蘭克一詞之誤讀。艾儒略《職方外紀》卷2《拂郎察》在介紹法國時稱:“中古有一聖王名類思者,惡回回人占據如德亞地,初興兵伐之,始制火銃,因其國在歐邏巴內,回回人遂概稱西土人為佛郎機。”葡萄牙人東來後,明人根據東南亞伊斯蘭教徒尤其是滿剌加人之慣稱,遂稱葡萄牙為佛郎機。

利瑪竇說:“葡萄牙人首先抵達中國南方的海岸,那裏的居民把它叫作佛郎機(Franks),這是撒拉遜人對所有的歐洲人的稱呼。但中國人在他們的語言中沒有流音‘R’,而且從不使用中間沒有元音的兩個輔音,因此把這個字讀成佛郎機。”(其實,佛郎機並非明人對葡之惟一稱呼。根據《明實錄》等明代原始文獻之記載,最晚至嘉靖末年,明人已有“蒲麗都家”或“蒲都麗家”等更為準確的對葡音譯稱謂,但廣東當局卻將這一稱謂變更視為佛郎機人為逃避貿易關稅而耍的金蟬脫殼之計,不僅不予認可,而且猛烈批判。吳桂芳說:“照得蒲麗都家國名,史傳所不載,歷查本朝,並未入貢,恐系佛郎機國夷人,近年混冒滿刺加名目,潛通互市,今又托名求貢,以為阻賴抽分之計。”[2]~400,吳司馬奏議,議阻澳夷進貢疏因此,佛郎機也就成為明代中國人對葡萄牙之專門稱謂。)

需要說明的是,明人後來亦稱西班牙為佛郎機。這一方面是因為西班牙人有著與葡萄牙人同樣的體貌特征,駕駛著同樣的高大海船,使用著同樣的銳利火器,更是因為當時西、葡兩國已經合而為一,成為一個國家。但他們在具體論述時卻又加以區別,如稱葡萄牙為佛郎機,稱西班牙為幹絲臘或大呂宋等。

明人對佛郎機地理方位或所屬大洲之認識經歷了一個相當困難的過程。不少人一開始並未把佛郎機看作歐洲國家,而是當成地處西南的亞洲國家,有人甚至斷定佛郎機就在爪哇和滿刺加附近。蔡汝賢認為,佛郎機在西南大海之中,與滿剌加處於同一航線上,循此海路可至其國茅瑞征稱:“佛郎機在海西南,近滿刺加。”[4]卷5?

佛郎機在俞大猷看來,佛郎機與安南、占城、暹羅一樣,是所謂西南諸番,距離廣東不遠卷7,論海勢宜知海防宜密書。嚴從簡則認為佛郎機是古代喃勃利國之更名,與爪畦相對。他說:“另有番國佛郎機者,前代不通中國,或雲此喃勃利國之更名也。古有狼徐鬼國,分為二洲,皆能食人,爪哇之先,鬼啖人肉。佛郎機國與相對。”[6]卷9,佛郎機 沈德符認為,佛郎機由古三佛齊國發展而來,乃南洋一大都會(卷17,火藥。)黃廷師說,佛郎機屬千絲臘,“原距呂宋不遠,所謂數萬裏者,偽耳。”ISIS3,驅夷直言啟禎時期之熊明遇雖然認識到“大西洋之番,其種有紅毛者……與佛狼機、幹絲臘並大,而各自王長不相臣屬。”[9]素草下,紅毛番但又稱:“佛郎機居海島中,與爪哇國值,初名喃勃利國,後更今名。爪哇在真臘之南,白占城駛舟二十日夜可達,計佛郎機與爪畦、真臘隅置海中,道裏大約相同。”[9] 方位判斷上的搖擺不定,說明熊明遇還不能斷定佛郎機的大洲歸屬。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